专注电炉铸造10年
全国咨询热线:15028752820

证券时报电子报实时通过手机APP、网站免费阅读重大财经新闻资讯及上市公司公告

发布时间: 2024-01-24 12:44:56 作者: 火狐体育官网首页

  综上,公司对国合基金的投资并非是以获取该基金(产品)或其投资项目的投资收益为最大的目的;国合基金截至2022年6月30日的已投项目基本上属于围绕主营业务以获取产业链上下游技术和资源为目的进行的战略投资,符合公司未来战略发展趋势。但考虑到国合基金总体投资项目和发行人当前主营业务的密切相关性和迫切性,从谨慎性角度,公司将对国合基金的投资界定为财务性投资。

  除国合基金界定为财务性投资外,公司长期股权投资组合中,被投资单位的主营业务或投资方向均属于叉车及产业链上下游的相关行业领域,与公司主要营业业务具有相关性,公司对上述其他单位的投资不属于财务性投资。

  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其他权益工具投资余额为13,359.56万元,主要为对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的少数权益投资,详情如下表:

  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主营业务为农业保险业务和财产保险业务,安徽省属企业改革发展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重点投资战略新兴起的产业、高新技术企业、先进制造业及“三煤一钢”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均不属于围绕产业链上下游以获取技术、原料或渠道为目的的产业投资,故属于财务性投资。

  综上,公司最近一期末持有财务性投资为对国元农业保险股份有限公司、国改基金和国合基金的股权投资,账面金额合计2.23亿元,占最近一期末公司合并报表归属于母公司净资产的3.73%,占比较小,未超过30%。因此,公司最近一期末不存在持有金额较大、期限较长的财务性投资(包括类金融业务)情形。

  目前,公司主要营业业务为从事工业车辆产品及关键零部件的研发、生产及销售。报告期内,公司主要营业业务突出,主要经营业务收入占据营业收入的比例一直在98%以上; 别的业务收入主要为房屋租赁、废料销售、材料销售等。

  报告期内,企业主要从事工业车辆及其关键零部件的研发、制造与销售,以及配件服务、车辆租赁、维保服务、再制造等后市场业务。产品主要包括内燃叉车、电动叉车、其他工业车辆。

  内燃叉车和电动叉车为公司的主导产品,报告期内两者的销售收入合计占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为80.32%、82.46%、82.24%和81.17%。

  公司近年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步伐,为迈向“3060”双碳目标积极行动。在这一战略指引下,公司的电动叉车业务成为了公司发展的重点和未来方向。报告期内电动叉车收入占营业收入比分别为17.84%、21.80%、21.51%和22.04%,公司的电动叉车包括I类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II类电动乘驾式仓储车辆和III类电动步行式仓储车辆,报告期内销售收入、数量均取得了持续增长。

  公司后市场服务收入主要包括零部件销售、配件销售、维修服务、租赁服务等。报告期内收入保持增长趋势,分别为193,910.31万元、211,715.72万元、258,790.51万元和141,455.15万元。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19.14%、16.54%、16.79%和17.63%。后市场服务业务是公司“十四五”期间重点关注的“三个提升”业务领域之一,未来计划通过提升营销网点业务能力、配件供应商分类管控、建立信息共享平台、扩展智慧物流系统解决方案等手段扩大业务规模。

  公司在国内外设立直属销售子公司及授权和特许经销商的方式组建营销服务网络,为全球用户提供优质的工业车辆产品和服务。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主要源于国内销售,国内销售收入占营业收入比例维持在75%左右。

  报告期内公司坚持国际化战略,不断完善海外营销服务体系建设,持续提升产品国际竞争力,海外业务收入规模处于持续增长态势。报告期内海外业务收入分别为168,139.67万元、189,379.05万元、295,724.11万元和215,579.77万元,营业收入占比分别为16.60%、14.80%、19.18%和26.86%。

  工业车辆下游客户较为广泛和分散,行业周期性与国民经济整体运行情况密切相关,因此没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分别为797,250.61万元、1,052,845.74万元、1,293,482.31万元和672,976.89万元。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成本逐年上升,与收入规模增长趋势一致。

  由上表可见,各类产品占比保持基本稳定,叉车整机销售成本合计占营业成本的比例分别为82.25%、84.77%、83.76%和82.85%,与主营业务收入趋势基本一致。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分别为215,772.85万元、226,817.79万元、248,183.31万元和129,503.83万元,增长趋势与营业收入保持一致。从构成角度看,叉车整机销售是公司毛利的主要来源,报告期内贡献的毛利占公司总毛利的比例分别为73.19 %、71.74 %、74.31 %和72.49%,公司毛利来源稳定。

  报告期内,公司综合毛利率有所下降,分别为21.30%、17.72%、16.10%和16.14%,原因包括:报告期内,公司各项原材料价格上涨,其中钢材、生铁等属于大宗商品的原材料价格上涨明显,导致毛利率下降;公司2020年开始根据新收入准则要求,将销售商品有关的运输费用计入营业成本。

  资料来源:杭叉集团2019年至2021年年度报告及2022年半年度报告。

  报告期内公司毛利率与杭叉集团接近,2021年度、2022年1-6月毛利率略高于杭叉集团。

  (1)充分发挥研发优势和技术储备,大力拓展竞争力高、盈利能力强的电动及新能源产品线)整合零部件业务板块,重点投资高端铸造、液压件,进一步增加对电新板块相关核心零部件的研发投入与制造能力提升。

  (3)适应未来环保政策变化,按照现代物流业和智能制造对工业车辆智能化、网联化、绿色化的要求,提升系统集成能力,深化科技创新、加大研发投入和市场开发。

  (4)持续提升服务性收入占比,增加国际市场综合服务中心建设投入以实施更深更广的国际市场开发,提升后市场业务规模和盈利水平。

  报告期内,公司主要原材料和配套零部件采购价格波动较大,对公司合理控制生产成本、制定产品销售价格及保持经营利润的稳定增长带来一定影响,其中钢材、生铁、发动机、电池的合计采购额占采购总额比例约为30%。以钢材、生铁、发动机、电池为例,公司毛利对上述主要材料和配套零部件的采购单价、主要产品单位售价的敏感性系数为:

  从上表可以得知,公司毛利对内燃叉车单位售价的变动最为敏感。由于材料较为分散,单个原材料采购单价的波动对公司毛利的影响并不显著。以2022年1-6月为例,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若钢材、生铁、发动机、电池采购单价每上涨1%,则公司毛利分别降低0.50%、0.21%、0.48%、0.30%;同样,在其他因素不变的情况下,若内燃叉车和电动叉车单位售价每下降1%,则公司毛利将分别下降 3.66%和1.37%。

  报告期内,为应对主要原材料采购单价和单位产品售价的波动对公司毛利可能产生的不利影响,公司积极采取如下应对措施包括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通过实施智能制造,加快存货周转,持续提升运营效率,有效发挥规模效应。

  (2)持续加大电动新能源、智能化产品的研发投入,不断优化产品制造工艺流程和新材料开发应用,持续提升产品技术含量和附加值。通过调整产品结构和减少制造成本,增强盈利能力。

  (3)与主要供应商建立了长期的互惠互信的战略合作关系,通过规模化集采和长期互信合作优势,积极争取较好的价格优惠。

  (4)在结合行业需求、市场竞争环境及自身产品成本变动的基础上,制定合理的销售价格,并通过与客户的价格协商机制,及时反映市场价格。

  报告期内,公司期间费用占营业收入的基本稳定,分别为13.15%、10.26%、10.52%和9.76%。从期间费用结构来看,主要以销售费用、管理费用和研发费用为主。

  报告期内,公司销售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运输费、销售服务费、售后服务费、广告费和业务宣传费、修理费等。报告期内,公司的销售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分别为4.87%、3.39%、3.37%和3.10%,总体较为稳定。

  2020年度销售费用较2019年度减少5,946.95万元,主要系新收入准则实施后,销售运费自销售费用调整至营业成本所致。

  2021年度销售费用较2020年度增加8,634.81万元,主要系公司销售规模扩张,职工薪酬费用、售后服务费、修理费增加较多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的管理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质量费、折旧费、修理费、租赁费等。报告期内,公司管理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分别为3.40%、2.73%、2.58%和2.28%,处于逐年下降的状态。

  2020年度管理费用与2019年度基本持平。2021年度管理费用较2020年度增加4,826.22万元,主要系销售规模扩大,薪酬费用增加所致。

  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主要包括职工薪酬、材料费等。报告期内,公司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率分别为4.86%、4.21%、4.62%和4.72%,研发费用收入占比均超过4%。不断增长的研发投入有利于提升公司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报告期内,公司财务费用分别为261.25万元、-896.88万元、-615.75万元和-2,726.15万元。财务费用主要项目为利息收入、利息支出、汇兑损失、银行手续费。

  2020年度、2021年度为利息净收益,主要系理财产品种类调整导致,2020年开始公司增加持有大额存单,使得利息收入增加。

  报告期内,公司其他收益分别为2,938.11万元、2,097.51万元、2,728.60万元和2,811.41万元,主要为与收益相关的政府补助。

  报告期内,公司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分别为1,500.93万元、647.03万元、2,358.22万元和959.00万元。公允价值变动损益主要由交易性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变动损益造成。报告期内交易性金融资产的主要构成为固定期型理财产品和结构性存款,其公允价值的变动由按持有期间计算的尚未支付的收益导致。

  报告期内,公司投资收益分别为9,579.24万元、6,249.90万元、4,566.74万元和5,376.33万元,公司的投资收益主要为固定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结构性存款的投资收益和权益法核算的长期股权投资收益。理财产品投资收益总体呈下降趋势,主要系理财产品的种类调整所致,公司2020年开始增加对大额存单的投资,并相应减少固定期限银行理财产品的持有规模。

  根据财政部《关于修订印发2019年度一般企业财务报表格式的通知》财会(2019)6号,坏账损失编报列入信用减值损失。

  报告期内,公司信用减值损失主要为应收账款和其他应收款的坏账损失,具体情况参见本章之“一、公司财务状况分析”之“(一)资产状况分析”之“2、流动资产结构及变动分析”。

  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减值损失分别为-261.31万元、-713.53万元、-509.92万元和-2.76万元,均为存货跌价损失及合同履约成本减值损失,系公司根据相关会计政策和会计估计合理计提。

  报告期内,公司的资产处置损益分别为134.87万元、137.93万元、178.57万元和31.73万元,均为固定资产的处置收益。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外收入分别为2,953.19万元、2,690.56万元、2,588.77万元和1,042.16万元,主要为与企业日常活动无关政府补助。

  报告期内,公司营业外支出分别为429.24万元、559.56万元、313.39万元和105.35万元,主要为捐赠支出、罚款及滞纳金支出,总体较为稳定且金额较小。

  报告期内,公司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分别为85,367.21万元、92,218.05万元、64,751.71万元和45,207.27万元。2020年随着公司业务规模扩大,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随之增加;2021年经营性现金流量较2020年下降27,466.34万元,主要由于当年购买商品、接受劳务支付的现金较上年增加344,312.05万元相关。2021年海外业务产品备货增加和钢材、生铁等大宗商品原材料价格上涨导致付现成本增加。

  2020年度、2021年度公司投资支付的现金和构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支付的现金增加,导致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呈净支出状态,其中2020年和2021年理财产品投资支出净额分别为145,500.00万元和76,300.00万元。

  筹资活动现金流入主要是2020年和2021年取得借款收到的现金。筹资活动的现金流出主要为分配股利、利润和偿付利息支出的现金,其中主要为年度现金分红。

  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和2022年1-6月,公司购建固定资产、无形资产和其他长期资产形成的重大资本性支出分别为21,330.52万元、23,388.52万元、51,635.89万元和21,299.18万元。

  截至本募集说明书签署日,公司未来可预见的重大资本性支出主要为本次发行募集资金投资计划,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具体情况参见募集说明书“第八章 本次募集资金运用”。

  本次公开发行可转换公司债券拟募集资金总额为不超过人民币204,750.50万元(含204,750.50万元),扣除发行费用后全部用于以下项目:

  (1)将“新能源电动托盘车、堆垛车整机及关键零部件制造建设项目”简称为“新能源车辆建设项目”;

  (2)将“工业车辆离散型制造智能工厂建设项目”简称为“智能工厂二期项目”;

  (3)将“衡阳合力工业车辆有限公司扩建及智能制造南方基地项目”简称为“南方智造基地项目”;

  (4)将“合力(六安)高端铸件及深加工研发制造基地项目”简称为“高端铸件基地项目”;

  (5)将“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扩建及智能制造基地建设项目”简称为“新液力基地项目”。

  注2:“新能源车辆建设项目”已经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九次会议审议通过;“智能工厂二期项目”已经公司第九届董事会第十七次会议审议通过;“南方智造基地项目”已经公司第十届董事会第九次(临时)会议审议通过;“高端铸件基地项目”已经公司第十届第一次董事会审议通过;“新液力基地项目”已经公司第十届第二次(临时)董事会审议通过。

  本次发行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不包括上述项目截至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决议日前已投入的金额。项目投资总额高于本次募集资金拟投入金额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若本次发行实际募集资金净额少于上述项目拟投入募集资金金额,公司将根据实际募集资金净额,按照项目的轻重缓急等情况,调整并最终决定募集资金的具体投资项目、优先顺序及各项目的具体投资额,募集资金不足部分由公司自筹解决。

  为保证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的顺利进行,切实保障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本次发行事宜经董事会审议通过后至本次募集资金到位前,公司可根据项目进度的实际需要以自筹资金先行投入,并在募集资金到位之后按照相关法规规定的程序予以置换。

  工业车辆系列产品广泛应用于制造业、交通运输、仓储物流中心等场所的物资装卸、堆垛、流转、仓储以及短距离搬运和牵引作业,与公众日常生活密切相关。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水平、工业化程度的不断提高,全社会物流总额保持高速增长,给工业车辆行业的发展带来了广阔的需求空间,并在我国现代工业生产和社会服务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随着行业龙头企业全球竞争力的持续增强,我国工业车辆产品出口数量不断增加,产品结构和附加值不断优化和提高。受益于国内需求及出口量的持续增长,我国工业车辆行业实现快速发展,自2009年起连续位列全球第一大叉车生产国和消费市场。

  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工业车辆销量为49.67万台;至2021年,我国工业车辆销量已达到109.94万台,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21.97%。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在“3060”双碳目标背景下,2017-2021年我国工业车辆总量中,电动车量占比由41.00%增长至59.83%。随着国内经济规模总量的稳定增长,新兴产业的快速发展,国家物流效率的持续提升,以及人力用工成本的不断上涨,未来国内工业车辆市场规模有着较大的持续发展空间;同时电动新能源、智能化、网联化等新技术、新趋势以及车辆使用寿命的限制也将持续带动工业车辆产品的结构变化和更新换代需求。

  作为中国工业车辆行业领军企业,2017年公司工业车辆销量为11.52万台;至2021年,销量已达到27.48万台,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24.28%,高于行业增速。从产品结构上来看,公司电动新能源车量占比由2017年的23.18%增长至2021年的46.07%,与行业整体趋势一致,提升速度快于行业。

  “十四五”期间,公司将进一步聚焦电动化、智能化、数字化的产业布局,加速创新驱动,筑牢整机、零部件、后市场、智慧物流四大产业板块,以高质量、低碳化、智能化、网联化的产品,努力为不同客户、不同生态、不同场景提供系统性物料搬运解决方案,积极践行“让世界更合力”的品牌价值主张。

  为积极贯彻新发展理念,顺应电动化、智能化等行业未来发展趋势,持续巩固核心竞争优势,公司计划通过本次发行可转债募集资金204,750.50万元,用于投资建设新能源车辆建设项目、智能工厂二期项目、南方智造基地项目、高端铸件基地项目以及新液力基地项目。通过上述项目投资解决未来工业车辆整机尤其是新能源车辆产能不足瓶颈,进一步提升电动新能源车辆及高端内燃车辆生产能力;通过打造离散型工业车辆智能制造体系,进一步提升生产运营效率和规模化制造能力。随着整机产能的提升,进一步提高工业车辆整机配重铸件、箱壳体类铸件、工业车辆油缸、液力变矩器等通用关键零部件的配套供给能力;同时为行业实现强链、补链、延链及固链。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30,120.0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18,567.22万元,项目建设期为3年。本项目拟在合力工业园建设装配车间27,442.80平方米,在重装园建设配套件库及成品车间24,679.60平方米。本项目拟购置车架、内外门架、货叉架的组焊生产线、焊后金加工生产线、涂装生产线、整车装配线、厂区智能物流及仓储等。本项目建成后将新增年产4万台电动托盘车和堆垛车、14.5万件关键零部件(包括2-3.5吨整体式制动鼓轮毂、1-3.5吨差速器壳体和1-3.5吨驱动桥壳)。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截至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决议日已累计完成投资11,552.78万元。

  中国工业车辆发展历经起步、引进吸收消化、快速发展三个阶段,现今已步入转型升级阶段。近年来,我国工业车辆行业呈现快速增长,其中电动叉车的销售占比不断扩大,从2017年的41%提升至2021年的59.83%,且在近两年增速明显提升。从具体品类来看,2021年国内电动平衡重乘驾式叉车(I类车)实现销量11.30万台,同比增长48.17%;电动乘驾式仓储车辆(II类车)实现销量1.56万台,同比增长40.59%;电动步行式仓储车(III类车)实现销量52.92万台,同比增长63.88%;内燃平衡重式叉车(IV+V类车)实现销量44.16万台,同比增长13.24%。

  其中,内燃平衡重式叉车在整体数量的增速上相对减缓,占行业销量的比重也持续下降。包括传统应用内燃叉车较多的矿山、钢铁行业也在加大新能源电动车的使用量,与此同时,随着国家“3060”双碳政策的深入人心,企业的环保意识也在提升,对于员工工作环境和人身健康也越来越重视,预计未来电动叉车替代内燃叉车的趋势会继续保持。此外,电动步行式仓储车辆受益于用工成本的增加、电商物流的发展以及经济性电动托盘搬运车代替手动托盘搬运车的性价比明显上升,近年来销量保持较高的增速,占行业销量的比重持续上升,日益成为行业新的增长点,并呈现出自动化、智能化的发展趋势。2021年,我国锂电池叉车销售量为33.26万台,占电动叉车的一半以上,达50.57%。锂电池因其长寿命、高续航等特性,在全寿命周期成本方面已具备替代铅酸电池的优势。

  2021年,我国电动仓储车辆(II+III类车)销量为54.48万台,同比增长63.11%;其中,锂电池新能源仓储车辆销售28.42万台,同比增长106.84%,渗透率为52.17%。2021年电动仓储车辆在电动叉车中的销量比例达到82.82%。

  本项目将通过强化锂电托盘车、堆垛车生产及信息化建设,提高公司高品质锂电托盘车、堆垛车产品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规模,符合叉车行业电动化、智能化等发展趋势,有助于公司抓紧行业发展机遇,增强市场竞争力。

  公司已在新能源叉车领域耕耘多年,持续地积累了丰富经验,沉淀了深厚技术,是市场上处于引领地位的锂电叉车企业。多年来公司在市场需求牵引下,不断调整产品结构,充分利用技术开发、创新能力和先进制造技术的优势,使各类产品、特别是电动叉车及关键零部件的质量和技术水平居国内领先地位。

  随着国内外市场竞争的加剧,提升新能源工业车辆产能和扩大关键零部件生产,将有效提升公司产品的综合水平,有助于公司不断拓展在先进仓储物流机械领域的产品发展,并且有利于公司加快结构调整步伐、提高市场占有率,对公司巩固并扩大领先行业优势具有重要意义。通过本项目建设,公司将进一步提升电动及新能源车辆生产及配套能力,增强实力、促进发展,巩固企业的行业地位。

  为抢抓发展机遇,公司以“世界五强、百年合力,全球一流工业车辆及智慧物流系统集成商”为企业长期愿景,围绕电动化、新能源、国际化、智能化、网联化、后市场等行业发展趋势,制定了“十四五”发展战略与规划,计划到2025实现超过50万台整机生产和配套能力。其中,新能源领域是公司的重点发展方向,本项目的实施将有效提升公司新能源整机产能,满足公司战略规划的需求。

  在《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升锂电工业车辆占比”被列入发展目标,结构性调整目标中要求“到2025年,电动车辆将占比65%以上”;“加大电动车辆、新能源车辆的发展”被列入“十四五”工业车辆重点发展领域。

  2020年12月28日,生态环境部正式批准发布《非道路柴油移动机械污染物排放控制技术要求(发布稿)》,从2022年12月1日起,所有生产、进口和销售的560kW以下(含560kW)非道路移动机械及其装用的柴油机将全部实行国四标准。随着国家节能减排、低碳环保、物流仓储业发展等相关政策的进一步落实,叉车行业的发展热点将向电动叉车、高效节能环保型叉车等方向发展。

  公司基于现有整机技术研究的应用,对锂电池在新能源平衡重叉车、电动仓储车辆上的应用进行了深入研究,重点围绕新能源锂电池、节能等关键核心技术应用,现有新能源车型涵盖了1-10吨电动平衡重叉车及大部分电动仓储车辆,特别开发的锂电池专用车已于2020年投放市场。

  在技术上,公司已通过自主研发结合产学研合作,掌握了锂电池叉车电源延时控制系统、旁通式能量再生的下降发电节能液压系统、转向感知变流量控制的独立转向系统、速度控制的转弯智能安全系统、旁置式平行布置的前双缸宽视野全架系统、基于大数据云平台的叉车故障诊断与远程支持系统等核心技术,并进一步开展基于高压锂电的安全防护及系统集成技术、新型高效同步电机及控制技术、高充电倍率和高安全性锂电池技术等的研究应用,其中合力K2高压锂电叉车在2021世界制造业大会参展并发布,已开始批量上市。

  在性能上,本项目的主要产品是高品质新能源电动托盘车、电动堆垛车,可靠性水平处于国际一流水平;采用了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永磁同步电机/无刷电机控制器,通过先进的控制算法,可实现对电机速度和转矩的精确控制;变速箱采用系列化、模块的设计理念,平行卧式、卧式、立式驱动单元三大技术体系,实现各类变速箱在不进行结构变动的情况下轻松匹配不同的电机类型;智能手柄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采用CANBUS技术,可实现彩屏仪表、陀螺仪角度感知、无钥匙进入、直立龟爬、比例起升下降的功能的整合;EPS电子助力转向采用CANBUS技术,操纵力轻、能耗低、高效静音,具备关机自动记忆、开机自动复位、弯道自动减速功能;采用中置式驱动轮悬浮系统、两侧浮动式万向轮的五支点布局设计,提高了整车稳定性,有效减震,有效防止驱动轮打滑。

  在管理上,公司拥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省级重点试验室,有一批从事叉车设计多年的专业技术人员,具有丰富的设计手段和平台、完备的部件和整车试验台和试验场地、大量的精加工设备和组装生产线。

  综上,本募投项目与公司技术水平相适应,公司目前的技术储备和研发实力能够支撑募投项目的实施和未来业务的发展。

  本项目总投资30,120.0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18,567.22万元。具体投资规划如下:

  本项目建设期为3年,自2020年10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新能源车间、成品车间的主体结构、地坪及屋面施工。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本项目建成后预计达产期2年。经测算,本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2.10%(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9.19年(所得税后,含3年建设期),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本项目系在公司现有土地上实施,不涉及新增用地情形。本项目已取得合肥经济技术开发区经贸发展局予以备案的通知(合经区经项【2019】201号),项目代码为-34-03-025745,并已取得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环境分局关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的批复(环建审【经】字【2020】45号)。

  本项目总投资36,029.0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20,776.67万元,投资建设期为2.5年。本项目拟从园区智能化、信息化建设、园区智能仓储及物流建设及各主要事业部智能生产设备建设三方面进行智能化建设。项目将充分利用现有厂房设备,并新增必要关键智能设备,以提高产品产能及工艺水平和质量保证能力。本项目建成后将进一步提升公司整体智能制造水平,并可实现年新增10,000台叉车及3万台桥箱总成生产能力。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截至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决议日已累计完成投资15,252.33万元。

  近年来,我国制造企业面临着巨大的转型压力。劳动力成本迅速攀升、客户个性化需求日益增长等因素,迫使制造企业加快推进智能工厂建设、从低成本竞争策略转向建立差异化竞争优势。

  工业车辆行业是典型的离散型装备制造业,因配套复杂、生产组织难度大,对智能制造的需求更为迫切。同时,国内叉车行业存在品种多(一个车间需生产几十上百种型号叉车)、批量小,且交货周期短(最快3天交货期)等特点,这就对叉车产品生产组织方式有了更高要求,需要通过智能制造来实现行业跨越式发展。

  公司作为国内叉车行业领军企业,实施智能制造发展战略是保持强大竞争力、提高品牌影响力和国内外市场地位、打造“百年合力”的必由之路。公司通过智能制造软件平台与生产设备的持续升级与改造,逐步打造“生产自动化、物流自动化、信息自动化、知识自动化”的高效生产体系,力争通过智能制造战略升级的实施,建成国内叉车行业第一个全智能化制造数字工厂,生产组织管理模式在离散制造业中起引领示范作用,生产效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

  对于工业车辆制造企业来说,产业升级是企业下一步发展的关键,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是重要措施,公司在关键零部件技术领域构筑优势(诸如自制变速箱、车架、门架等),谋求变局中的主动权,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具体来说,需要通过加强技术改造和智能化创新等途径,转变企业增长方式、促进产业升级。

  国家和地方近年来对制造业智能转型方面推出了一系列相关产业政策,持续支持产业快速发展。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要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补齐短板、锻造长板,推进制造业补链强链,立足我国产业规模优势、配套优势和部分领域先发优势,打造战略性全局性产业链;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

  《“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并提出“到202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基本普及数字化,重点行业骨干企业初步实现智能转型;到2035年,规模以上制造业企业全面普及数字化,骨干企业基本实现智能转型”。《智能制造试点示范行动实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建设一批技术水平高、示范作用显著的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培育若干智能制造先行区,凝练总结一批具有较高技术水平和推广应用价值的智能制造优秀场景,带动突破一批关键技术、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推动智能制造标准的试点应用,探索形成具有行业区域特色的智能转型升级路径,开展大范围推广应用”。

  在《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规划》中,推动工程机械产业优化升级、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实现全产业链的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被列入发展重点及关键任务。

  安徽省政府近年来不断为制造业转型升级提供扶持,在《安徽省政府关于印发支持制造强省建设的若干政策的通知》中明确提出了对智能制造、数字化工厂等项目提供相应支持。

  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进程的加快,电商等新兴业态的迅猛发展,社会物流需求持续增长,物流总值和物流投资的增长表明经济增长对物流的需求量越来越大,对物流的依赖程度和物流效益提升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工业车辆作为物流解决方案中不可缺少的环节,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和巨大的市场潜力。

  为提升智能化、少人化、省力化、自动化制造水平,公司对标国际优秀企业,根据战略规划协同与企业发展能力,明确了发展愿景、总体战略、业务选择和规划目标。根据公司战略规划,“十四五”期间公司将坚持“传统与新兴业务并举”的总体业务布局,落实“两个融合”的重要驱动,积极开展资源配置和战略部署,将数字化转型列为重点发展方向之一。依据公司发展战略以及信息化现状基础,公司在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将持续打造智能化、国际化、服务化的优秀制造企业,建设智能工厂和数字化车间,实现组织扁平化、业务网络化、流程自动化、管理自主化,推动产品创新、管理创新、产业创新,进一步提升产品质量和生产效率,将先进制造深度融入到生产的各个环节。

  近年来,公司通过建立5G智能车间和智能化生产线,打造实时、协作、透明、数字化的高效智能工厂,进一步提高劳动生产率,提升产品品质。2017年至2019年,公司完成了智能制造一期项目的实施,以叉车传动系统(变速箱)和小吨位叉车整机制造数字化车间为重点实施对象,并兼顾其他事业部的智能化改造,形成有安徽合力特色的离散型智能制造应用新模式,提升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运营成本,最终提升企业经营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形成可以在行业内复制并推广应用的制造新模式,引领行业的转型升级。

  通过智能制造一期项目的成功实施,公司建成工业车辆传动系统和定制化整机柔性生产能力,产品关键指标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实现人均劳动生产率提高27.7%,产品研制周期缩短33.3%,整机产品平均月度返修率降低23.2%,传动系统总成不良率降低21.1%,在完成了既定目标的同时,为二期项目奠定了良好的实施背景和基础。

  2010年至2017年期间,公司评估了两化融合(信息化与工业化)战略,制定明晰的规划,确立了两化深度融合的战略及关键路径,并与SAP公司达成战略合作,开启了合力的第五次管理革命,通过两化深度融合,“合力”全面建设与整合基于企业资源计划、产品生命周期管理,集成人力资本管理、业务流程管理、整车管理系统等系统,运用商务智能工具实现决策支持,形成贯穿研、产、供、销、服全业务的信息化平台,促进关键体系的综合集成、协同与创新,架构起以协同信息系统为核心的应用体系,朝着建设研发数字化、制造柔性化、管理可视化、运营精益化的一流企业目标迈进。通过在传统制造业与移动互联网融合的创新实践,不断推动管理创新、产品创新、服务创新、行业创新。

  本项目总投资36,029.0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20,776.67万元。具体投资规划如下:

  本项目建设期2.5年,自2020年12月开工建设,目前已完成部分设备的购置和安装。具体实施计划如下:

  本项目建成后预计达产期2年。经测算,本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6.63%(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7.67年(所得税后,含2.5年建设期),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本项目系在公司现有土地上实施,不涉及新增用地情形。本项目已取得合肥经济开发区经贸发展局出具的项目备案表,项目代码为-04-02-941977,并已取得合肥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环建审【2021】45号)。

  本项目总投资额为66,51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48,000.00万元,项目建设期为3年。本项目拟在湖南省衡阳市白沙洲工业园区内新征厂区总用地约369.64亩(含水体及退让水体用地约39.07亩,实际可用面积约330.57亩),拟新建厂房130,575.60平方米,建设备料车间、结构件车间、涂装车间、装配车间、智能化工艺设计系统、智能化生产系统、智能物流系统、光伏发电系统等。本项目建成达产后,公司南方智造基地的年产能提高至6万台,并全面提升公司南方基地的智能制造水平。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衡阳合力,截至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决议日本项目已投入29.32万元。

  随着工业车辆行业的稳步发展和公司产销规模的日益扩大,衡阳合力作为公司整机专业生产基地之一,其现有生产场地不足,制约了设备和人员增加,限制了产能提升。公司在“十四五”规划中提出了到2025实现超过50万台整机生产和配套能力的战略目标,本项目按计划达产后将形成年产6万台新能源电动叉车、高端内燃叉车及防爆叉车为主导的智能制造能力,生产能力和智能制造水平的进一步提升将为公司实现“十四五”规划总体目标提供有力保障。

  制造业是实体经济的基础,随着全球科技和产业的竞争加剧,智能化、数字化已成为各国制造业发展的焦点。我国制造业正处于迈向全球价值链中高端、提升核心竞争力的关键阶段,智能制造是制造业升级的重点之一,《“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中明确提出“要坚定不移地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推动产业技术变革和优化升级”。衡阳合力致力于探索“流线化、自动化、准时化、信息化”落地方法及实施路径,实现“四化”样板线和数字化示范车间,向智能工厂方向发展。适应叉车制造发展需求,实现有企业特色的智能制造,将有利于保证质量、提高效率、降低劳动强度、降低成本,最终提升公司的经营效益和综合竞争能力。

  持续的技术进步和工艺改进是制造企业保障产品质量、提高生产效率、提升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措施。面对经济步入新常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产业结构调整等新形势,衡阳合力近年来不断加大信息化、数字化、自动化能力的建设,紧密围绕打造公司南方战略基地和防爆叉车研发制造基地的两个基地建设目标,奋力开拓市场新局面,致力于在新能源叉车、高端内燃叉车、防爆叉车、特种车等关键产品技术领域构筑优势,谋求变局中的主动权,实现发展方式的转型,不断巩固和提高公司核心竞争力。

  国家和地方相继出台了一系列产业政策鼓励和支持制造业企业的智能转型升级,《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要“深入实施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制造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提出“智能制造是制造强国建设的主攻方向”;《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规划》提出要深入实施绿色制造和智能制造,推动工程机械产业优化升级,“从工程机械结构件成形、焊接、热处理,精密金属成形、标准结构件制造、关键零部件制造、部件和整机装配、柔性化智能化涂装等车间切入”,积累经验逐步推进工程机械的智能制造;湖南省“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强调“以先进制造业为主攻方向,着力推进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实施先进装备制造业倍增等‘八大工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融合化发展,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能力和产业链现代化水平”。

  此外,《工程机械行业“十四五”规划》将“提升锂电工业车辆占比”列入发展目标,将“加大电动车辆的发展”列入“十四五”工业车辆重点发展领域。

  本项目的实施将扩大包括新能源电动叉车在内的智能制造生产能力,符合国家及地方产业政策导向。

  衡阳合力主要是做电动叉车、高端内燃叉车制造及各类防爆工业车辆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本项目的实施内容与衡阳合力主营业务一致。衡阳合力拥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荣获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是行业内柔性化、自动化和现代化程度较高的企业,并拥有防爆特种车的自主核心技术,在防爆整机及主要防爆零部件的研究上有较好的技术经验积累。本项目实施前衡阳合力已形成电动叉车、内燃叉车等多样化产品的批量化生产能力,是公司的整机专业生产基地之一。

  本项目总投资66,51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48,000.00万元。具体投资规划如下:

  本项目建成后预计达产期3年。经测算,本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3.45%(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8.49年(所得税后,含3年建设期),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本项目需新增用地369.64亩。2022年10月30日,衡阳合力与衡阳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签署了《国有建设用地使用权出让合同》,取得土地产权的手续正在办理中。

  本项目已取得衡阳白沙洲工业园区招商和发展改革局出具的项目备案证明,项目编码为-04-01-241400,并已取得衡阳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衡环高新评【2022】5号)。

  本项目总投资100,066.0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65,000.00万元,投资建设期为6年,将分三期进行建设。本项目拟新建一个具备完整生产功能的专业铸造工厂,已购置土地253,147平方米,拟新建厂房129,880.10平方米,拟购置4条V法生产线条静压造型线以及相关精密铸造设备。本项目将采用先进的工艺设备,从源头上减少污染物的产生量,并采用先进的除尘、污水处理系统,以打造绿色环保铸造生产基地。本项目建成后将形成年产20万吨叉车配重、箱桥壳体、工业车辆配件等铸件生产能力。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六安铸造,截至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决议日本项目已投入9,410.83万元。

  预计未来全球工业车辆市场规模将继续逐步扩大,电动、仓储、新能源、智能化叉车成为新的市场机遇,叉车市场将进一步扩大,公司在“十四五”发展战略规划中制定了到2025实现超过50万台整机生产和配套能力的战略目标。

  依据公司整机产品规划需要,本项目产品主要为配重类、动力传动箱/桥类和小型铸钢件三大类铸件,规划产能为年产20万吨铸件。综上,本项目的实施将满足公司“十四五”期间整机产能扩张的需求。

  本项目针对配重类铸件的生产将设置四条V法线,生产机械化、自动化水平高,整线生产效率和生产能力成倍提高,使公司的V法造型工艺技术水平和产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

  针对箱桥类铸件,本项目将采用全自动静压造型线生产,该造型工艺在获得轮廓清晰、棱角分明、尺寸精确、型腔面及背部硬度分布更趋合理方面体现出明显优势,生产出来的铸件表面更光洁、尺寸更精确,为今后产品的转型升级、工艺结构优化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撑和保障。

  对于小型铸钢件,本项目配备高效率、高精度的机器人制壳线、焙烧浇注线等核心设备,保证铸件的外形尺寸精度、内腔清洁度、表面粗糙度等达到高质量等级要求,立足于高端铸件的研发和生产,从技术上为研发生产型的企业定位提供支撑。

  随着近年来全社会物流总量的持续增加和国内制造业全球竞争力的不断增强,国内工业车辆市场在总体规模、应用领域和结构层次上均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对各种配重类铸件、箱桥类铸件、小型铸钢件等其他高端铸件的需求不断增大。本项目的实施可优化高端铸件的产品结构,提升高端铸件的市场份额、提高规模效益;除满足公司整机生产的配套外,还将为国内以及美国、日本、欧洲等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工业车辆、工程机械等行业企业配套,持续提高外部配套占比,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2021年,中国铸造协会发布的《铸造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提出了“绿色铸造”、“智能铸造”、“专业化和规模化发展”等一系列行业发展战略,并提出“要提高关键铸件产品的性能一致性和质量稳定性”的要求。

  在我国实施制造强国战略第一个十年的行动纲领《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中,提出了要持续推进企业技术改造,朝着智能化、自动化、数字化方向发展。推动技术改造相关立法,强化激励约束机制,完善促进企业技术改造的政策体系。支持重点行业、高端产品、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优化产品结构,全面提升设计、制造、工艺、管理水平。围绕两化融合、节能降耗、质量提升、安全生产等传统领域改造,推广应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装备、新材料,提高企业生产技术水平和效益。这些无疑在技术升级、智能制造、节能降耗等方面对企业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明确、迫切的要求。

  本项目符合上述国家产业政策的要求,响应国家装备制造业转型升级、产品结构调整优化的需要,具有设备自动化程度高、节能降耗、高标准的环境治理水平等优点。

  (2)公司拥有先进的铸造工艺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行业内高端铸件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合肥铸锻厂是发行人的核心企业之一,始建于1958年,是中国铸造协会副会长单位、安徽省铸造协会会长单位、中国绿色铸造示范企业,拥有真空负压、消失模、静压、树脂砂、垂直造型以及3D打印等铸造工艺,是全国工艺门类最齐全的铸造企业之一。合肥铸锻厂建有省级技术中心以及国家级技术中心铸造研究室,设立中国铸协“职工教育培训基地”、“国家开放大学铸造学院学习中心”,现有在岗员工近千人,其中,大专及以上学历327人(硕士学位以上30人),各类专业技术人员近200人,拥有高级及高级以上职称18人。

  合肥铸锻厂主要从事全球工业车辆、工程机械、汽车、农用机械、轨道交通、新能源等领域铸铁件研发、生产并提供有关铸件结构、材质的解决方案。产品除满足公司配套外,还大批量远销美国、日本、欧洲等多个发达体国家和地区。合肥铸锻厂近几年一直维持高质量运行,对外出口占比连续增长、产品质量及产品盈利能力已达到行业优秀的水平,企业已发展成为“技术领先,管理精细,产品高端,环境友好”的现代化铸造企业,以工业车辆配套为基础,全面拓展工程机械、汽车、铁路、绿色能源等领域铸件业务。

  合肥铸锻厂以高标准全面推进“精益生产”、“设备TPM管理”、“内控体系建设”、“标准化作业”,先后通过ISO9001、TS16949、IATF16949质量体系认证、GB/T24001-2016ISO14001:2015环境管理体系认证、OHSAS18001:2007GB/T28001-2011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认证和国家安全质量标准化一级企业认证。

  按照可持续发展战略,合肥铸锻厂非常注重环境的保护,近年来环保设备设施投入比例不断加大。因企业多年来在环保、节能、减排方面做出积极贡献,先后荣获“安徽省节能减排试点单位”称号、安徽省机械工业卫生协会颁发的AAA级安全生产诚信企业证书、“安徽省十佳环保创新企业”、“安徽省诚信环保企业”、“安徽省环保产业优秀企业”等称号。

  综上,合肥铸锻厂在技术、管理、人员、市场、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近年来,全球叉车销量总体保持稳步增长态势,尽管近几年全球经济发展形势受到了贸易摩擦和疫情的影响,但由于电商的发展和劳动力短缺等因素,工业车辆的发展态势依然强劲。世界工业车辆统计协会数据显示,全球叉车销量从2017年的133.38万台增长至2021年的196.94万台,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0.23%。2021年全球叉车销量对比2020年的销量158.26万台增长24.44%,行业整体呈现增长趋势。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叉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我国叉车销量为49.67万台,至2021年,我国叉车销量已达到109.94万台,期间年复合增长率达21.97%。我国工业车辆的行业发展趋势详见本章之“二、(一)顺应行业持续增长发展趋势”和“三、(一)2、(1)顺应叉车行业电动新能源发展趋势”相关内容。

  本项目总投资100,066.0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65,000.00万元。具体投资规划如下:

  本项目分三期建设,预计建设期及达产期共为6年。经测算,本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12.58%(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8.58年(所得税后,含建设期),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本项目的土地已通过国有土地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编号为皖(2021)六安市不动产权第8051531号。本项目已取得安徽六安金安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经济发展局出具的项目备案表,项目代码为-04-01-614754,并已取得六安市生态环境局关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六环评【2022】25号)。

  本项目总投资109,830万元,拟投入募集资金52,406.61万元,投资建设期为4年,分两期建设。本项目拟新建油缸、液力变矩器智能制造基地,拟购置土地211,047.89平方米,拟新建厂房136,305.5平方米。本项目拟购置先进的小件金加工车间自动加工线、叉车油缸车间缸筒自动加工线、叉车油缸车间短缸自动装配线、自动化涂装线以及智能化物流和零库存控制系统等,将进一步提高油缸和液力变矩器工艺技术水平和智能制造水平。本项目建成后将形成200万根油缸和20万台液力变矩器的生产能力。

  本项目的实施主体为公司全资子公司蚌埠液力机械有限公司蚌埠液力,截至第十届董事会第十二次(临时)会议决议日本项目已投入6,000.42万元。

  蚌埠液力的主要产品是起升缸、倾斜缸和转向缸、工程油缸以及液力变矩器。根据公司制定的“十四五”战略发展规划,公司计划到2025实现超过50万台整机生产和配套能力,本项目实施后,计划油缸生产规模200万根,变矩器生产规模20万台,可以满足公司及行业产业链配套。

  本项目统筹规划建设油缸等产品各个关键工序,同时包括销售、设计、物流、生产、采购等环节,并构建智能制造的信息管理体系,针对工序、工况,分类规划,推动关键零部件制造的发展。通过本项目的实施,使蚌埠液力的油缸、变矩器等产品生产设备自动化、产品质量精品化,并实现蚌埠液力数字化转型,在提升产能的同时,提升关键工序技术水平和制造能力,进一步提高生产效率。

  通过本项目的实施,在获得高质量产品的基础上,针对产品工艺要求,采用高效、先进、节能的生产工艺及装备,完善制造、试验、检测等手段,重点解决生产的关键工艺、关键工序、薄弱环节。项目将依托CNAS试验室,打造行业内最大的油缸设计、制造、试验技术中心。

  本项目工艺技术水平的提高,有利于公司开发生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的产品。本项目实施后除满足公司整机生产配套外,还将有利于快速响应市场高端客户产品需求,持续进行产品升级,提升产品附加值,开发高端用户和高端产品,形成新的利润增长点。

  液压行业是制造业的重要配套行业,长期受到国家的高度重视。近年来,国家陆续出台了多项政策及措施,明确对液压行业的发展和创新提供支持和引导。

  在国家“十四五”纲要中,提出了要推动制造业优化升级,加快补齐基础零部件及元器件等瓶颈短板;在国家发改委发布的《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19年本)》中,“高精度、高压、大流量液压铸件、液压机械无级变速箱、液压泵、液压油缸、各种阀及液压输出阀等封闭式液压系统、液压转向机构”等均被列入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鼓励类;在《工业机械行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中,工业车辆中高端液压件等关键部件被列入“十四五”重点发展领域。国家对行业的大力支持为项目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2)公司拥有成熟的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在行业内油缸、变矩器等关键部件配套生产方面具有较强的竞争优势

  蚌埠液力为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是一家以高端叉车油缸、变矩器、工程油缸为主营产品的集研发、制造、销售、服务为一体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拥有国内最大的工业车辆液压缸及变矩器生产基地,可满足各类工业车辆及工程机械的需求。蚌埠液力以“发展民族液压件,传动中国新动力”为企业愿景,产销量连续多年创新高。

  蚌埠液力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省技术创新示范企业,组建有省级企业技术中心、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省级工业设计中心等创新平台。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创新研制了油缸浮动式缓冲技术、变矩器动力自动切换技术、变矩器多能容技术等一系列核心技术,填补了国内行业技术空白。蚌埠液力实验室通过国家CNAS试验能力认可,是国内唯一一家可从事工业车辆液压油缸阀类零部件型式试验项目的实验室。近年来,蚌埠液力参与制定国家标准2项,行业标准1项;自主创新科技成果分别获得国家、省行业科技奖,多项产品被认定为省级新产品、安徽工业精品。

  蚌埠液力实施工业化与信息化融合战略,积极打造数字化、智能化工厂,通过了两化融合体系评定。公司对现有生产设备进行柔性化、智能化改造,实现生产周期各环节智能化。蚌埠液力实现企业全流程精细化管理,采用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物流、成本、效率等科学分析方法,对现使用的组织体系进行调整和流程优化,业务流程管理系统贯穿企业整体业务单元。

  蚌埠液力实施绿色化生产,采用专有技术与工艺,是国内行业中首次在转向油缸活塞体开发应用金属挤压成型连接工艺技术的企业,避免了烟雾粉尘的污染且节能减排,环保无污染。

  上述蚌埠液力在技术、管理、绿色环保等方面的优势,将为本项目的实施提供有力的支撑。

  我国是全球第一大叉车生产国和消费国,根据中国工程机械工业协会工业车辆分会的统计数据,2017年至2021年,我国叉车销量年复合增长率达21.97%。我国工业车辆的行业发展趋势详见本章之“二、(一)顺应行业持续增长发展趋势”和“三、(一)2、(1)顺应叉车行业电动新能源发展趋势”相关内容。

  液压件作为叉车的重要配套部件,随着叉车销量的不断扩大,以及叉车保有量不断增长带来的维修市场和二手车翻新市场的扩大,其需求量也将随之扩大。

  本项目总投资109,830万元,拟使用募集资金52,406.61万元。具体投资规划如下:

  本项目分两期建设,预计建设期及达产期共为6年。经测算,本项目投资内部收益率为9.08%(所得税后),投资回收期10.76年(所得税后,含4年建设期),经济技术指标良好。

  本项目的土地已通过国有土地出让的方式取得土地使用权,不动产权证书编号为皖(2022)蚌埠市不动产权第0029870号。

  本项目已取得蚌埠市龙子湖区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出具的项目备案表,项目代码为-04-01-163069,并已取得蚌埠市龙子湖区生态环境分局关于项目环境影响报告书的批复(龙环许【2022】6号)。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紧密围绕公司主要经营业务,是公司响应国家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落实绿色环保发展理念的具体行动。本次募投项目系公司基于国家产业政策导向、行业发展趋势以及整体战略发展目标做出的综合规划,是公司紧抓行业发展机遇,进一步扩大产能、优化业务布局,增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举措。本次募投项目预期将为公司带来良好的效益,有利于巩固公司的市场地位,有利于公司的长远发展。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符合国家相关产业政策,顺应行业发展趋势,且符合公司的整体战略发展规划。项目具备良好的市场发展前景和预期经济效益,投产后将有利于公司扩大经营优势、提升核心竞争力,巩固公司在叉车行业的领先地位,对公司的长期发展具有积极作用,符合公司及公司全体股东的利益。

  这次发行完成后,公司的资产规模将进一步扩大。本次募投项目预计具有较好的投资收益,项目达产后,公司主营业务收入与净利润将得到提升,公司盈利能力和抗风险能力将得到提高。由于募集资金投资项目从建设到建成并产生效益需要一定时间,短期内公司每股收益和净资产将在一定程度上被摊薄;但随着项目的顺利实施,公司的经营规模和盈利能力将得到逐步提升。当可转债逐渐实现转股后,公司净资产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资本实力将得到提升,公司的财务结构将进一步优化。

  除本募集说明书所披露的资料外,本公司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要求将下列备查文件备置于本公司处,供投资者查阅:

  3、保荐机构出具的发行保荐书、上市保荐书、发行保荐工作报告以及尽职调查报告;

  5、注册会计师关于发行人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经注册会计师核验的发行人非经常性损益明细表;

  投资者可在发行期间每周一至周五上午九点至十一点,下午三点至五点,于下列地点查阅上述文件: